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降低主要有幾個原因,一是污水處理廠的快速發展,管網系統仍普遍沿用原有的合流制管網甚至雨水管網,這些管網許多建設于上個世紀,甚至還有二三十年前建設的暗渠、排水溝等,年久失修現象不同程度存在,管網破損、滲漏、錯接、混接現象突出,雨水、地下水滲入,甚至還存在河水倒灌現象,導致污水收集的范圍越大、污水處理廠收集到的污水越“稀”;二是隨著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,工業廢水進入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比例減少,體現在BOD/的比值從2007-2011年略有增高,基本穩定在0.42左右,說明污水的可生化性趨好向穩,接近生活污水的可生化性。
除臭劑采用植物提取技術,在多種植物的根、莖、葉和花果中提取有效成份,在射線作用下產生作用力,提高植物液活性,能與各種有害、異味分子迅速發生聚合、取代、置換、吸附等化學反應,產品中性,是有效去除廢氣、臭氣、異味的環保產品。
考核辦法設置污染物去除效率指標代替負荷率考核,有利于鼓勵污水處理廠提升服務質量。具體對、氨氮、總氮、總磷的工藝去除率進行了考核,其中,去除效率須達到90%以上、氨氮去除率須達到95%以上、總氮去除率須達到60%以上、總磷去除率須達到80%以上,方能得到高分,這就產生了兩方面的引導作用:一方面,鼓勵各地通過完善管網提升進水濃度;另一方面,鼓勵各地進一步提高處理水平、降低處理后尾水污染物濃度。
針對污水處理廠進水污染物濃度下降而設計的,雖然指標考察的是污水處理廠進水的主要污染物濃度,但實質是為了反映一個區域的污水收集效能,間接反映出污水收集管網的質量和服務水平。同時,為了避免高濃度工業廢水進水城鎮污水管網造成的負面影響,該指標涵蓋了、BOD、氨氮、總氮、總磷5項指標,并賦予不同權重,盡可能減少由于工業廢水排放引起的“虛高”。這就倒逼著各地,不能以放松對工業廢水的監管降低預處理標準、盲目追求污水處理廠的“提標”等方式提高得分,而是必須將目光放在提升管網質量、提高污水處理廠進水污染物濃度、降低管網漏損等工作上來。
將以往對污水處理廠負荷率的考核,調整為對污水處理廠污染物去除效率的考核。當前,城鎮污水處理廠總體上己經消除“曬太陽”現象,部分地區甚至出現超負荷運轉現象,給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維護都造成了不利影響。因此,設置負荷率的要求己經不適應當前實際,也不能適應未來初期雨水污染治理的要求。
上一條: 我國的調香發展史值得你深讀
下一條: 涂料除味劑的使用方法與優勢